公司介紹: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簡稱中咨公司,英文縮寫CIECC)成立于1982年,是國家高端智庫和從事綜合性工程咨詢的中央企業。
經過40余年不輟耕耘,中咨公司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綜合性咨詢機構,擁有20余個專業部門及所屬企業,具備工程咨詢單位甲級綜合資信、PPP咨詢甲級專項資信以及20個專業的甲級專業資信,是唯一擁有國家發展改革委遴選的全部22個專業領域評估資質的咨詢機構,業務覆蓋國家經濟社會各領域,業務類型包含政策研究、規劃咨詢、項目評估、工程管理、管理咨詢和后評價等環節,形成了貫穿投資建設全過程的“1+6”業務體系,服務對象包括國家各部委、中央軍委各部門、地方政府、大中型企業及金融機構等各類客戶2萬余家,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中發揮著獨特的參謀作用。
截至2025年7月,公司承擔項目超過20萬項,涉及總投資額超過200萬億元。通過咨詢評估,使投資更加有效、項目方案更加合理。公司聚焦“國之重器”,服務國家戰略,貢獻中咨智慧。完成了南水北調總體規劃、川藏鐵路、白鶴灘―浙江特高壓輸電、西氣東輸四線等國家重大項目評估論證,開展了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中俄遠東天然氣管道(虎林―長春)工程等項目評估。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開展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東數西算、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量子通信、氫能創新應用、北斗應用、高端儀器專項、“卡脖子”攻關等評審論證。推進國家重大區域戰略,承擔了長三角一體化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庫遴選工作,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成渝、海南自貿港等區域重大項目咨詢。支撐國家重大規劃實施落地,承擔了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的重大工程中期評估、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情況評估、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研究等,為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實施建言獻策。貫徹落實黨中央“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深度參與國家“雙碳”“1+N”政策體系研究和資源環境立法工作,完成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整治、雅魯藏布江中上游生態修復與保護等咨詢論證任務。
公司的發展也得益于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和龐大的專家資源,現有員工5200余人,從事咨詢工作約1300人。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95%,高級職稱人數占比70%,各類資質人數占比50%,33人先后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公司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專家作用,目前專家庫中有5.4萬名各行業專家,兩院院士近500名,常用專家2.1萬名,形成了具有明顯優勢的跨行業、多學科、綜合性人才隊伍。
步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中咨公司牢記初心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和促進咨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正按照“錨定發展目標、夯實發展基礎、調整發展姿態、突出發展特點、取得發展成效”的“五五戰略”,立足“五點認識”,強化“五維定位”,聚焦“五力塑造”,推動“五化發展”,建設“五型機構”,全力推進國家高端智庫和世界一流咨詢機構建設,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戰略和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付諸于行動、見之于成效,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中咨智慧!
董事會:

管理團隊:

公司業務:
公司業務涵蓋國民經濟各領域、貫穿投資建設全過程

公司理念
中咨公司牢記初心使命,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中央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和促進咨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公司正按照錨定發展目標、夯實發展基礎、調整發展姿態、突出發展特點、取得發展成效的“五五戰略”,立足“五點”認識,強化“五維”定位,聚焦“五力”提升,推動“五化”發展,建設“五型”機構,全力推進國家高端智庫和世界一流咨詢機構建設。

公司中英文簡稱和標識: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的中文簡稱為 “中咨公司”,英文簡稱為“CIECC”。標識設計意念來源于中咨公司服務的范圍和行業特性,整個標識的造型是一個轉動的地球,由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英文縮寫(CIECC)組成,里面是一個高度概括的鑰匙,由經緯線等元素組成。
地球是指中咨的服務范圍;鑰匙上的經緯線的交錯象征中咨業務面和縱橫深度;鑰匙暗示中咨可幫你開啟智慧之門,解決國內外工程建設的重大難題。
中咨標識主色為深藍,象征智慧、高科技,黃色本為土地的顏色,而標識中唯一的黃色的“I”又與中文中的工程的“工”字形似,這里引申為各類工程;鑰匙把上的黃色“I”還具有多種含義, “I”在羅馬文中代表“一”,在英文中又是“國際”、“信息”的首寫字母,可使人對中咨形象產生許多聯想。
整個標識簡潔明快,藍黃對比強烈,充滿時代感。
公司人才戰略:
一、多舉措并舉,突出培養造就領軍人才、研究員隊伍和創新團隊
按照公司戰略,構建公司技術職務框架體系,重點行業都要選定領軍人物和高水平研究人員。采取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加快形成一批戰略咨詢人才、行業權威專家和卓越研究人才。積極創新學習深造和實踐培養模式,推進優秀人才職業生涯設計和院士培養工作,參加國家組織實施的高端人才開發工程,注重引進海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健全有利于領軍人才創新創業的評價、使用、激勵措施,研究設立人才發展基金,吸引、用好、留住高層次人才。推動高水平創新型專業團隊建設,探索在優勢領域由領軍人才自組團隊并賦予對等權責的管理模式,形成高層次人才和輔助人才銜接有序、梯次配備的合理結構。制定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意見。
二、著力培養開發優秀項目經理人才
采取綜合措施,切實調動好、保護好、發揮好項目經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主營業務領域形成專業人才密集的比較優勢。以提升職業化、國際化水平和專業素質能力為抓手,支持和鼓勵項目經理參加專業學習、國際化培訓和實踐鍛煉。加大青年人才發現、培育和使用力度,試行導師制,注重職業操守的培養,促其更好更快成長。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和新職工入職培訓,堅持優勝劣汰原則,嚴格考核評價,形成基于契約化管理的新型勞動關系。強化績效導向和激勵效應,合理拉開分配檔次,注重向業績好、貢獻大的優秀人才和卓越團隊傾斜。實行人才分類管理,暢通專業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改進技術職稱評聘方式,引導人才向專業領域發展、集聚。
三、加強優秀企業家人才隊伍建設
堅持把優秀企業家作為形成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稀缺資源予以重點培養開發。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計劃,培養、提高戰略思維、多元化團隊領導經營管理能力。采取組織選拔與市場化選聘相結合的方式選拔企業負責人,逐步加大公開招聘力度。加強企業負責人契約化管理、經營業績考核管理和年度薪酬管理,研究中長期激勵措施。完善干部選聘標準,將在所屬企業及京外機構工作經歷和業績作為提拔中層以上干部的重要條件。進一步規范董事、監事人才選聘和培訓教育工作,董事、監事上崗前必須參加公司的相關培訓。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庫。
四、統籌建設復合型管理人才隊伍
著眼于管理促發展、提高綜合競爭力和強化服務意識,培養開發適應改革創新發展要求的高素質復合型管理人才。以培養高層次管理人才為重點,依托戰略合作知名企業、高等院校和高層次干部培訓機構,加大人才知識更新、國際化培訓和干部對外交流力度,每年選派一定數量有培養潛力的高管人員參加EMBA學習和管理能力培訓實踐。有效引進高層次管理緊缺人才。積極推進經營管理工作者與專業技術人才崗位交流工作,注重從優秀專業干部中選拔職能管理服務人才。制定管理人才隊伍培訓規劃。
五、創新發展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
改進完善培養開發體系,實行分類分層定向培訓與效果評價制度,引用先進招聘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養開發質量。改進完善選人用人制度體系,建立健全人才評價使用機制、專業技術崗位職務晉升機制、高層次人才差別化管理機制及人才流動與退出機制,研究人才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將個人發展與公司發展有機結合。改進完善分配激勵管理體系,構建崗位價值分明、績效導向、結構合理、公平公開并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分配機制,完善職工獎懲制度,將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短期激勵與中長期激勵相銜接、發展激勵與權責激勵相匹配。改進完善全員考核管理體系,建立公司副職領導考評制度,優化職工綜合績效考評辦法,建立和完善業績檔案和績效溝通改進制度,充分發揮考核引導和激勵約束效能。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優化法人治理結構。大力推進人才信息化建設,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學化水平。